搜索
首页 《送喻炼师归茅山》 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

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

意思:水声茅深通,云影石房空。

出自作者[唐]李建勋的《送喻炼师归茅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休粮隐居(即断食修道)多年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首句“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直接点明诗人已经隐居多年,不再食用世俗的五谷粮食。这句诗通过“休粮”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修道的执着追求。而“脸色似桃红”则描绘了诗人经过长时间的休粮,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净化的形象,仿佛桃花般的红润,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内在的和谐。 “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城市后的生活场景,半醉的状态和单薄的衣裳都表现出诗人的洒脱和自由。离城、行雪,既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的画面,又展现了诗人面对严寒的坚韧和无畏。 “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茅洞的景象。水声、云影,既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和自然之美,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石房,即诗人居住的石屋,空无一人,只有云影、水声相伴,更显出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的闲适。 最后,“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诗人以秦客为喻,告诫自己不要像他们一样,沉迷于富贵名利而忘却了亲情和友情。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与世无争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隐居修道过程中的心境和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修道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
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
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
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作者介绍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南唐大臣 [1]  。(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年约八十一岁。

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李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云影

    读音:yún yǐng

    繁体字:雲影

    意思:(云影,云影)

     1.云的影像。
      ▶南朝·梁元帝《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宋·叶梦得《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

  • 洞晓

    读音:dòng xiǎo

    繁体字:洞曉

    英语: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

    意思:(洞晓,洞晓)
    透彻地知道;精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若夫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