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五虏帐》 从官星散依冢阜,毡庐窟室欺霜风。

从官星散依冢阜,毡庐窟室欺霜风。

意思:从官星散依照冢山,毡庐窟室欺霜风。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五虏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描述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政策的看法。 首先,诗中描绘了冬天的草原景象,寒风凛冽,帐蓬和毡庐在霜风中摇曳。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冬日草原的寒冷和荒凉。同时,诗中也描绘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他们狩猎、煮雪、射兔、夸强雄,展现出他们的勇敢和强悍。 接着,作者对朝廷的政策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朝廷在治理边疆时,应该注重经略海宇,通过岁遗缯絮来消弭顽凶。这表明作者认为朝廷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治理边疆,而不是仅仅依赖传统的恩威并施手段。 在描述自己到达北方后的经历时,作者表达了自己在寒冬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他描述了积雪坚硬不融、往来使者、礼成即日卷庐帐等情景,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示了他在北方的经历。 最后,作者对游牧民族的归顺表示了无奈和讽刺。他认为游牧民族被他的政策所迷惑,就像被笼中的鸟一样,最终会陷入困境。然而,他相信祥符圣人的治理方式能够带来和平和繁荣,这也表达了他对朝廷政策的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北方游牧民族和朝廷政策的看法。它不仅描绘了北方的自然环境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政策的期望和担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虏帐冬住沙陀中,索羊织苇称行宫。
从官星散依冢阜,毡庐窟室欺霜风。
舂粱煮雪安得饱,击兔射鹿夸强雄。
朝廷经略穷海宇,岁遗缯絮消顽凶。
我来致命适寒苦,积雪向日坚不融。
联翩岁旦有来使,屈指已复过奚封。
礼成即日卷庐帐,钓鱼射鹅沧海东。
秋山既罢复来此,往返岁岁如旋蓬。
弯弓射猎本天性,拱手朝会愁心胸。
甘心五饵堕吾术,势类畜鸟游樊笼。
祥符圣人会天意,至今燕赵常耕农。
尔曹饮食自谓得,岂识图霸先和戎。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星散

    读音:xīng sàn

    繁体字:星散

    英语:be scattered about like the stars; be scattered far and wide

    意思:分散;四散。
      ▶《三

  • 从官

    读音:cóng guān

    繁体字:從官

    意思:(从官,从官)

     1.属官。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
      ▶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
      ▶《清史稿•礼

  • 霜风

    读音:shuāng fēng

    繁体字:霜風

    意思:(霜风,霜风)

     1.刺骨寒风。
      ▶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柳永《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