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席上赋得榛》 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意思:虽然没有木桃赠,把这寄给亲朋。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席上赋得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长在山泽间的微小生物,它在萧条的荆棘丛中生活着。诗人通过这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展现了一个荒凉且艰难的环境。然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会来采摘这些生物的果实呢?这些果实又在等待着什么样的嘉宾呢?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示虽然没有像木桃这样的珍贵礼物可以赠送,但是仍然希望通过寄送这种小生物的果实来表达自己的亲情和友情。这里的“木桃”是指珍贵的礼物,而“寄情亲”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微小生物的关注和对其生存环境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珍贵友谊和亲情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例如,微小生物和荆棘丛的象征,以及木桃和情亲的比喻,都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读来让人感受深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微物生山泽,萧条荆棘邻。
何人掇秋实,此日待嘉宾。
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木桃

    读音:mù táo

    繁体字:木桃

    英语: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Koidz.var.cathayensis Rehd.

    意思:
     1.果名。即樝子。小于木瓜,味

  • 寄情

    读音:jì qíng

    繁体字:寄情

    英语:lovemaking

    意思:寄托感情。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託性于山林,寄情于物外,非有求于人也。”
      ▶《北史•隐逸传•眭夸》:

  • 情亲

    引用解释

    1.亲人。《吕氏春秋·壹行》:“今行者见大树,必解衣悬冠倚剑而寝其下,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实是愁苦节,惆悵忆情亲。”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我对此景无箇情亲,怎不教痛心酸转添凄楚!”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诗:“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