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族祖紫严翁谩兴十首》 鼎中著乾坤,堂上纳边鄙。

鼎中著乾坤,堂上纳边鄙。

意思:鼎中著乾坤,堂上接受边境。

出自作者[宋]汪炎昶的《奉和族祖紫严翁谩兴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讨论历史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古圣道虽周,莫能保兴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但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即使是伟大的智慧也无法阻止历史的兴衰更替。这既是对古代圣贤的赞扬,也是对历史的无奈感叹。 “鼎中著乾坤,堂上纳边鄙”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历史比作鼎中的乾坤,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堂上纳边鄙,则表达了对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的向往。 “万古朦相扇,征伐与侈靡”两句,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作者认为历史上的征伐与侈靡是导致兴废的重要原因,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常和混乱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的向往和对历史无常的无奈。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圣道虽周,莫能保兴废。
鼎中著乾坤,堂上纳边鄙。
万古朦相扇,征伐与侈靡。

关键词解释

  • 堂上

    读音:táng shàng

    繁体字:堂上

    英语:one\'s parents

    意思:
     1.殿堂上;正厅上。
      ▶《仪礼•聘礼》:“堂上八豆,设于户西西陈。”
      ▶《玉臺新咏•

  • 乾坤

    读音:qián kūn

    繁体字:乾坤

    英语:heaven and earth

    详细释义:1.本是易经上的两个卦名,后借称天地、阴阳、男女、夫妇、日月等。唐?杜甫?登岳阳楼诗:『吴楚东南坼

  • 上纳

    读音:shàng nà

    繁体字:上納

    意思:(上纳,上纳)
    谓向官府交纳赋税。
      ▶明·汤显祖《牡丹亭•缮备》:“﹝外﹞商人么?则怕早晚要动支兵粮,儹紧上纳。”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钱

  • 边鄙

    边疆;边远的地方。《国语·吴语》:“夫 吴 之边鄙远者,罢而未至。”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则千载之后,边鄙无虞,中国之人,得安枕而卧。” 清 李宪乔 《修堠谣》:“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泰西外强敌,越国鄙远而来,今 南洋 各岛悉为佔据,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坰无异户庭也。”

    读音:biān b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