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贵耳贱目谜》 眈眈两虎视,不值一文钱。

眈眈两虎视,不值一文钱。

意思:虎视耽耽两虎看,不值一文钱。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贵耳贱目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讽刺意味的诗,通过对驴耳和虎的对比,揭示了价值判断的颠倒和荒谬。 首句“驴耳对轩轩,争酬价十千”描绘了驴耳高耸,人们争相出价十千的场景。这一描写充满了荒诞和讽刺的元素,因为驴耳本不值钱,而人们却争相抬高价格,形成一种虚假的价值。 接着,“眈眈两虎视,不值一文钱”则更加突出了这种价值的颠倒。虎视眈眈,威风凛凛,本应是极具价值的生物,然而在这里却被轻视,被认为不值一文钱。这与前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讽刺意味。 此诗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社会上价值判断的混乱和颠倒,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深深不满和批判。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真实价值的追求,对于人们盲目追求表面事物,忽视内在价值的行为的讽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揭示了社会价值的扭曲和人们价值判断的混乱,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实价值的坚持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驴耳对轩轩,争酬价十千。
眈眈两虎视,不值一文钱。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眈眈

    读音:dān dān

    繁体字:眈眈

    英语:glaring covetously; eying greedily

    意思:I
    宫室深邃貌。
       ▶《文选•左思<魏都赋>》:“翼翼京室,眈眈帝

  • 一文

    读音:yī wén

    繁体字:一文

    意思:
     1.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淮南子•说林训》:“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
      ▶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王子所辑虽不多,见虎一文

  • 不值一文

    [释义]
    见[一钱不值]。
    [构成]
    动宾式:不值|一文
    [例句]
    这个瓷瓶不是古董;不值一文。(作谓语)不值一文的赞美。(作定语)

    读音:bù zhí yī wén

  • 两虎

    引用解释

    比喻两雄,两个强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鬭,其势不俱生。”《后汉书·寇恂传》:“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鬭?今日朕分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三:“ 赵 倚两虎鬭, 晋 为六卿分。”《宋史·张俊传》:“臣尝语 世忠 俊 ,陛下倚此二大将,譬如两虎,固当各守藩篱,使寇不敢进。”

    读音

  • 文钱

    读音:wén qián

    繁体字:文錢

    意思:(文钱,文钱)
    钱。因钱有文字,故称。
      ▶三国·魏·曹植《鞞舞歌•圣皇篇》:“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