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越州》 稽山岩壑深复高,思之谁妙丹青毫。

稽山岩壑深复高,思之谁妙丹青毫。

意思:会稽山岩石壑深又高,想的谁妙丹青毫。

出自作者[宋]张士逊的《忆越州》

全文创作背景

**《忆越州》的创作背景与张士逊在越州的任职经历有关**。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张士逊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他十分体恤百姓,尽力减少他们的负担。为了不惊扰爱鹤,他下令越过民田而不入州城,此举深得民心。他离任后,百姓仍感念他的恩德,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回忆他在越州的时光,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稽山岩壑深复高,思之谁妙丹青毫。
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

关键词解释

  • 稽山

    读音:jī shān

    繁体字:稽山

    意思:会稽山的省称。
      ▶《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
      ▶唐·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宋·陆游《沈园》诗

  • 丹青

    读音:dān qīng

    繁体字:丹青

    短语:铅白 黛 锌钡白 墨

    英语:painting

    意思:
     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
      ▶《周礼•秋官•职金》:

  • 岩壑

    读音:yán hè

    繁体字:岩壑

    解释:1.山峦溪谷。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造句:

  • 青毫

    读音:qīng háo

    繁体字:青毫

    意思:指毛笔笔头。毛笔笔头濡墨成黑色,故称。
      ▶明·陈汝元《金莲记•外谪》:“万缕香烟浮碧鼎,半行珠玉染青毫。”

    解释:1.指毛笔笔头。毛笔笔头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