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意思:烟尘战乱没有亭燧,主帅吃惊地跳放弃旄钹。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苦难。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状态,以及战争对他们带来的身心创伤。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边疆大将派遣健壮的士兵进入敌境捕捉生口(可能是指俘虏),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这些士兵抓到的俘虏,既有边地的人,也有来自敌国的羯族人,反映了战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接着,诗人描述了大将论功行赏的情景,但实际上这些士兵得到的奖赏并不重,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功过难以评定。此外,诗人也提到了朝廷不杀俘虏的仁政,以及将他们远送至炎热的边疆地区,以示轻微的惩罚。然而,这并没有减轻士兵们的苦难,反而让他们在万里迢迢的行程中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诗中详细描绘了士兵们在路上的苦难生活。他们耗费大量的肉食和毡裘等物资,却仍然遭受着疾病的困扰。他们中的一人会说汉语,自述家本长城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在旅途中,他们面临着烟尘四起、烽火不举、亭燧失守等困境,以及半夜城破、妻儿啼叫的悲惨景象。 最后,诗中提到的神庙阴森恐怖,暗示了士兵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脆薄的河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对士兵和整个国家带来的巨大创伤。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珍视和平,反对战争,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膘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
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惊跳

    读音:jīng tiào

    繁体字:驚跳

    意思:(惊跳,惊跳)
    受惊而跳跃。
      ▶唐·元稹《缚戎人》诗:“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茅盾《子夜》一:“那边两位男客都惊跳起来,睁大了询问的眼睛,走

  • 烟尘

    解释

    烟尘 yānchén

    (1) [smoke]∶烟灰

    (2) [smoke and dust]∶烟雾和尘埃

    (3) [soot;dust]∶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mi

  • 主帅

    读音:zhǔ shuài

    繁体字:主帥

    意思:(主帅,主帅)

     1.统率全军的最高将领。
      ▶《左传•桓公二年》“九月,入杞”晋·杜预注:“不称主帅,微者也。”
      ▶前蜀·韦庄《秦妇吟》:“陕州主

  • 旄钺

    读音:máo yuè

    繁体字:旄鉞

    意思:(旄钺,旄钺)
    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蔡沈集传:“钺,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
      ▶《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