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意思:只今已经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通过描绘统汉峰西边的降户营,黄河边的累累白骨,以及如今已经刻在燕然山的功业碑,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的深刻思考。 首句“统汉峰西降户营”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统汉峰西边的降户营中,似乎充满了战争的悲凉和无奈。这里的“降户营”可能指的是那些投降的百姓的驻扎地,他们可能因为战争而被迫离开家园,来到这里寻求生存。 “黄河战骨拥长城”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黄河边堆积着战死的尸骨,而长城则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战争的残酷。这里的“战骨拥长城”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只今已勒燕然石”是诗中的转折点,描绘了如今已经刻在燕然山的功业碑,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结束。然而,“北地无人空月明”一句,却表达了另一种深深的哀思和感慨。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痕迹,但是月光依旧照耀着这片土地,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悲欢离合和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厚重,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北地

    读音:běi dì

    繁体字:北地

    意思:北部地方。
      ▶《史记•燕召公世家》:“王(齐愍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
      ▶司马贞索隐:“北地,即齐之北边也。”
      ▶《文选•枚乘<上书重谏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燕然

    读音:yàn rán

    繁体字:燕然

    意思:
     1.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汉

  • 只今

    读音:zhī jīn

    繁体字:衹今

    意思:如今;现在。
      ▶唐·李白《苏臺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宋·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李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