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擣衣曲》 隔篱翁媪寐不熟,月落尚闻砧杵声。

隔篱翁媪寐不熟,月落尚闻砧杵声。

意思:隔着篱笆老头和老太太睡不好,月落还听说捣衣石杵声。

出自作者[宋]熊禾的《擣衣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北望悠悠音信少,空房念远心常早》是一首描绘思妇之情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思妇在漫长的夜晚,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 首先,诗人通过“流萤煜煜夜稍清,寒雁嗈嗈寒已到”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流萤在夜色中闪烁,寒雁的叫声也传来了寒冷的气息。这样的景象为思妇的孤独心情提供了背景,使她的情感更加突出。 接着,“细丝清水练方新,在椸半湿日中明”两句,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日常生活,她正在细心地缝制衣物,衣物的清新和明亮反映出她内心的孤独和期待。 “隔篱翁媪寐不熟,月落尚闻砧杵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思妇的孤独和寂寞,她只能与邻居的老人一起度过漫长的夜晚,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这更加强了她内心的寂寞和思念。 最后,“老农肩米肉成疮,思妇裁衣泪如雨”两句,诗人描绘了思妇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她看到老农肩上扛着米袋子的辛勤,以及思妇自己缝制衣物时的泪水,进一步强调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思妇在漫长的夜晚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描绘思妇的生活细节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望悠悠音信少,空房念远心常早。
流萤煜煜夜稍清,寒雁嗈嗈寒已到。
细丝清水练方新,在椸半湿日中明。
隔篱翁媪寐不熟,月落尚闻砧杵声。
将军锦帐环歌舞,百战尚迟归寸土。
老农肩米肉成疮,思妇裁衣泪如雨。

关键词解释

  • 砧杵

    读音:zhēn chǔ

    繁体字:砧杵

    英语:anvil and pestle

    意思:亦作“碪杵”。
     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

  • 翁媪

    读音:wēng ǎo

    繁体字:翁媼

    意思:(翁媪,翁媪)
    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
      ▶《梁书•武帝纪上》:“遂使阉尹有翁媪之称,高安有法尧之旨。”
      ▶宋·陆游《道上见村民聚饮》诗:“家家了租税

  • 杵声

    读音:chǔ shēng

    繁体字:杵聲

    意思:(杵声,杵声)

     1.以杵捣物声。捣衣声。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唐·孟郊《闻砧》诗:“杵声不为衣,欲令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