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容南韦中丞》 普宁都护军威重,九驿梯航压要津。

普宁都护军威重,九驿梯航压要津。

意思:普宁都护军威严,九驿梯航压要道。

出自作者[唐]陈陶的《赠容南韦中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都护威严的诗,通过对都护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普宁都护军威重”直接点明主题,普宁都护是唐朝的一位都护,他的军威重,表明他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句诗通过描绘都护的威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九驿梯航压要津”则进一步描绘了都护的威严和重要性。九驿是唐朝的九个重要驿站,梯航则是指通过各种道路和途径,都护在这里镇守,象征着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十二铜鱼尊画戟”和“三千犀甲拥朱轮”两句诗分别从细节和规模上进一步描绘了都护的威严。十二铜鱼是古代的一种铜制鱼形装饰,常用于宫殿或府邸的门前,象征着尊贵和威严。画戟则是用彩绘装饰的戟,同样象征着威严。三千犀甲则是指三千披甲执戟的士兵,他们拥护着都护,进一步强调了都护的地位和影响力。 “风云已静西山寇”描绘了都护的功绩,他成功地平定了西山的盗贼,使国家恢复了安宁。“闾井全移上国春”则表达了都护对国家的重要性和影响,他使国家的井然有序,使国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最后两句“不独来苏发歌咏,天涯半是泣珠人”则表达了都护的功绩对人民的影响。他不仅使人民得到了安宁和幸福,也使远离家乡的人民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人民的情感和反应,进一步强调了都护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普宁都护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功绩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普宁都护军威重,九驿梯航压要津。
十二铜鱼尊画戟,三千犀甲拥朱轮。
风云已静西山寇,闾井全移上国春。
不独来苏发歌咏,天涯半是泣珠人。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关键词解释

  • 梯航

    读音:tī háng

    繁体字:梯航

    意思:
     1.梯与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吕温《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臻乎极也。”
      ▶清·赵翼《

  • 要津

    读音:yào jīn

    繁体字:要津

    英语:key place

    意思:
     1.重要的津渡。亦比喻要害之地。
      ▶唐·刘禹锡《偶作》诗:“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
      ▶《旧五代史

  • 都护

    读音:dū hù

    繁体字:都護

    英语:title of the highest administrative commanding officer in border area

    意思:(都护,都护)

  • 军威

    读音:jūn wēi

    繁体字:軍威

    英语:military prestige

    意思:(军威,军威)
    军队的威严或声势。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自大将军出,未曾斩一裨将,今建弃

  • 重九

    读音:chóng jiǔ

    繁体字:重九

    英语: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

    意思: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