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鹦鹅赋》 不似祢生终见杀,止因能作世人言。

不似祢生终见杀,止因能作世人言。

意思:不像父生最终被杀,只因能成为世人谈论。

出自作者[明]汤显祖的《鹦鹅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祢衡的才华和直言敢谏的精神。 首句“陇西千里向平原,西笑时时绿羽翻”描绘了陇西地区的千里平原,仿佛祢衡的直言敢谏如绿色的鸟羽在空中翻飞,引人注目。这里用“西笑”一词,暗示了祢衡的直言敢谏常常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反感,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如同鸟儿向西边飞翔,不畏风雨,不惧险阻。 “不似祢生终见杀,止因能作世人言”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祢衡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作者认为,像祢衡这样有才华的人不应该被杀害,他之所以最终被杀害,是因为他敢于对世人进行批评和指责。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因直言敢谏而遭受迫害的人的同情,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批判。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祢衡的才华和直言敢谏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那些因直言敢谏而遭受迫害的人的同情。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陇西千里向平原,西笑时时绿羽翻。
不似祢生终见杀,止因能作世人言。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关键词解释

  • 世人

    读音:shì rén

    繁体字:世人

    英语:(common) people

    意思:
     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
      ▶《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 祢生

    读音:mí shēng

    繁体字:禰生

    意思:(祢生,祢生)
    指祢衡。
      ▶唐·许浑《途经李翰林墓》诗:“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程自修《归龙门》诗:“祢生狂到死,君子要知机。”

    解释:

  • 杀止

    读音:shā zhǐ

    繁体字:殺止

    意思:(杀止,杀止)
    截止,停止。

    解释:1.截止﹐停止。

    造句:既然无力回天,那就以杀止杀。故日:以刑止

  • 人言

    读音:rén yán

    繁体字:人言

    英语:people\'s words

    意思:
     1.别人的评议。
      ▶《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宋·苏轼《次韵滕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