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黄彦昭时思阁》 终见君子乡,乃是鸣珂里。

终见君子乡,乃是鸣珂里。

意思:终于见到君子乡,这是鸣珂里。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黄彦昭时思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傲高耸的山丘,上面层阁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高远、庄严的感觉。诗人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家族荣耀和传承的钦敬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傲霜根”、“骈枝复连理”等,形象地表现了家族的坚韧和团结。同时,也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如“一跃不容拟”,形象地描绘出黄侯的英勇和气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孤丘锁千岑,层阁跨云起。
永怀霜露思,时未荐醪醴。
钦宗贵收族,蛰蛰神亦喜。
故令傲霜根,骈枝复连理。
黄侯渥洼种,一跃不容拟。
庆源如归墟,万壑自奔止。
终见君子乡,乃是鸣珂里。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鸣珂

    读音:míng kē

    繁体字:鳴珂

    意思:(鸣珂,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坂听鸣珂。”
      ▶唐·王昌龄《

  • 乃是

    读音:nǎi shì

    繁体字:乃是

    英语:to be

    意思:
     1.却是。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六:“树(秦树)低头急去数十步,顾其宿处,乃是冢墓。”
      ▶《二刻拍案

  • 君子

    读音:jūn zǐ

    繁体字:君子

    短语:正人君子 仁人志士

    英语:nobleman

    意思: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

  • 珂里

    读音:kē lǐ

    繁体字:珂裏

    英语:hometown

    意思:对他人故里的美称。
      ▶元《踏莎行•破窗风雨为性初徵君赋》词:“碧疏吹霤湿灯花,客乡无梦寻珂里。”
      ▶清·周亮工《复高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