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永庆院》 荒凉旧兰若,古屋两三重。

荒凉旧兰若,古屋两三重。

意思:荒凉旧寺庙,古代房屋两个三重。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过永庆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寺荒凉景象的诗,通过对古寺内外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古寺的敬意。 首句“荒凉旧兰若,古屋两三重”,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古寺的荒凉景象。其中,“旧兰若”暗示了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两三重”则暗示了寺庙的破败和无人问津。 “庭下已无柏,涧边唯有松”,进一步描绘了古寺的景象。庭下原本应该有柏树的,但现在却没有了,只有涧边长满了松树。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古寺的荒凉和寂静。 “石阶生薜荔,香座缺芙蓉”,这两句描绘了古寺内的景象。石阶上长满了薜荔,香座也缺了芙蓉。这种描绘不仅突出了古寺的荒凉,也暗示了寺庙的无人问津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化俗似禅衲,破来缝石缝”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认为这座寺庙已经成为了化俗之地,僧人们用破旧的布料缝补石缝,表达了对这座古寺的敬意和对僧人们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寺内外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寺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荒凉旧兰若,古屋两三重。
庭下已无柏,涧边唯有松。
石阶生薜荔,香座缺芙蓉。
化俗似禅衲,破来缝石缝。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兰若

    读音:lán rě

    繁体字:蘭若

    英语:temple

    意思:(兰若,兰若)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
      ▶《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 荒凉

    读音:huāng liáng

    繁体字:荒涼

    短语:

    英语:desolate

    意思:(荒凉,荒凉)

     1.南朝·梁·沈约《齐明帝哀策文》:“经原野之荒凉,属西成

  • 三重

    读音:sān chóng

    繁体字:三重

    意思:I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
       ▶《礼记•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祼,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