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承议解职归养》 征马萧萧柳外鸣,议廊归养洛阳城。

征马萧萧柳外鸣,议廊归养洛阳城。

意思:征马萧萧柳外响,建议走廊回去养洛阳城。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送刘承议解职归养》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征马萧萧柳外鸣》,它是一首描绘诗人离任返乡途中的场景,通过描绘马鸣、柳鸣、归城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征马萧萧柳外鸣”就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马鸣声在柳树之外回荡,似乎是向人们宣告着诗人的离任返乡。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回归的喜悦。 “议廊归养洛阳城”一句,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场景,议廊是指商议政事的地方,而“归养”则是指回到家乡养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期待和对家乡的热爱。 “登山尚记飞云处”一句,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飞云处可能是指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也可能是指家乡的美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罢吏端如弃唾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为官生涯的看法,他认为过去为官的经历就像抛弃的唾沫一样不值一提,表达了他对为官的轻视和对归乡的向往。 “堂前嵩少宜秋色”一句,描绘了堂前秋色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和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征马萧萧柳外鸣,议廊归养洛阳城。
登山尚记飞云处,罢吏端如弃唾轻。
为米折腰知我拙,下车入里见君荣。
堂前嵩少宜秋色,献寿还应旋制声。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征马

    引用解释

    1.远行的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饲征马令硬实法:细剉芻……和穀豆秣之。” 石声汉 注:“征马,是能远行的马。”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2.战马。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何日边尘静,庭前征马还。”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鷙鸟休巢,征马踟躕。”《资

  • 阳城

    读音:yáng chéng

    繁体字:陽城

    意思:(阳城,阳城)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