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崔主簿赴夏阳》 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意思:知道你新满意,好得怎么春什么。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送崔主簿赴夏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是一首对夏阳县的赞美诗,通过对夏阳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首联“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诗人以白鸟和黄河作为夏阳县的象征,描绘出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白鸟象征着纯洁和自由,而黄河则代表着壮丽和雄浑。这一联既表达了夏阳县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颔联“地近行程少,家贫酒债多”,诗人通过描述这里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这里的喜爱之情。这里距离城市较近,行程较少,方便人们前来游玩和居住。但是,由于这里的人们生活较为贫困,所以常常需要借酒消愁。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夏阳县的深厚感情,也揭示了这里人们的生活状况。 颈联“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诗人以朋友或熟人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这里“新称意”指的是刚刚获得了好运或成功,而“好得奈春何”则表达了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关心,也传递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夏阳县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向往。诗中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
地近行程少,家贫酒债多。
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称意

    读音:chēng yì

    繁体字:稱意

    英语:To be satisfactory.

    意思:(称意,称意)
    合乎心意。
      ▶《汉书•盖宽饶传》:“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

  • 意好

    读音:yì hǎo

    繁体字:意好

    意思:
     1.感情。
      ▶《宋书•袁淑传》:“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
      ▶《南史•范晔传》:“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