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台山》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意思:想得到宝符山上是,不需要参礼教化人宫。

出自作者[清]顾炎武的《五台山》

全文创作背景

顾炎武的《五台山》创作背景与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爱国志士,他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事业。这首诗是在他游历五台山时所作,通过描绘五台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结合顾炎武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作者介绍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欲得

    读音:yù de

    繁体字:欲得

    意思:
     1.贪得。
      ▶《老子》:“咎莫大于欲得。”
      ▶《韩非子•解老》:“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余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除也。”

  • 宝符

    读音:bǎo fú

    繁体字:寶符

    意思:(宝符,宝符)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史记•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
      ▶毋

  • 须参

    读音:xū cān

    繁体字:須參

    意思:(须参,须参)
    等候谒见皇帝。
      ▶《北齐书•儒林传•张景仁》:“每旦须参,即在东宫停止。”

    解释:1.等候谒见皇帝。

  • 礼化

    读音:lǐ huà

    繁体字:禮化

    意思:(礼化,礼化)
    谓礼仪教化。
      ▶《后汉书•蔡邕传》:“养老辟雍,示人礼化。”
      ▶《魏书•高祖纪上》:“淳风行于上古,礼化用乎近叶。”
      ▶《新唐书•员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