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郊》 东郊丝雨破浮埃,绣骑寻芳两两来。

东郊丝雨破浮埃,绣骑寻芳两两来。

意思:束丝雨打在埃,绣骑兵寻芳两个来。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东郊》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东郊》是一首对东郊雨后春景的生动描绘,诗中表达了诗人寻芳赏玩的喜悦之情。 首句“东郊丝雨破浮埃,绣骑寻芳两两来”,描绘了一场春雨洗刷了空气中的尘埃,东郊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中,身着华丽装备的游人纷纷寻芳而来,为画面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十亩霜阴青翳目,一篙溪色碧于苔”,这两句通过描述雨后霜阴、溪水碧苔的画面,进一步展现了东郊的春景。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的颜色比作碧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溪水清澈见底的美丽景象。 “林花泛日莺求友,垅麦含风雉应媒”这两句则描绘了春日林间花丛中黄莺求友、田野垅麦含风中雉鸡求偶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 最后,“绿柳朱栏多酒市,杖头谁伴玉山颓”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陶醉,在绿柳环绕、朱栏围绕的酒市里,诗人想要找个人一起畅饮,享受这美好的春光。但问题是,有谁愿意陪伴诗人一起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之中呢? 整首诗语言优美,通过对东郊雨后春景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陶醉之情。整首诗的画面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郊丝雨破浮埃,绣骑寻芳两两来。
十亩霜阴青翳目,一篙溪色碧于苔。
林花泛日莺求友,垅麦含风雉应媒。
绿柳朱栏多酒市,杖头谁伴玉山颓。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寻芳

    读音:xún fāng

    繁体字:尋芳

    意思:(寻芳,寻芳)

     1.游赏美景。
      ▶唐·姚合《游阳河岸》诗:“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宋·朱熹《春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丝雨

    读音:sī yǔ

    繁体字:絲雨

    意思:(丝雨,丝雨)
    像丝一样的细雨。
      ▶唐·周彦晖《晦日宴高氏林亭》诗:“云低上天晚,丝雨带风斜。”
      ▶明·俞国贤《展先子墓晚归即事》诗:“罢扫春山归路迟,东风丝雨带寒

  • 浮埃

    读音:fú āi

    繁体字:浮埃

    意思: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尘土。
      ▶南朝·梁·江淹《别怨》诗:“膏鑪绝沈燎,绮席生浮埃。”
      ▶唐·刘禹锡《翠微寺有感》诗:“龙髯不可望,玉座生浮埃。”
      ▶宋·苏辙《舜泉

  • 东郊

    读音:dōng jiāo

    繁体字:東郊

    英语:eastern suburbs

    意思:(东郊,东郊)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
      ▶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 两来

    读音:liǎng lái

    繁体字:兩來

    意思:(两来,两来)
    双方。
      ▶郭沫若《落叶•第二十五信》:“请你不要见怪,的确那样时两来都好。”

    解释:1.双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