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阴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甃清。
意思:桐阴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代用清。
出自作者[唐]李郢的《晓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桐阴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甃清。越女携瓶下金索,晓天初放辘轳声》是一首描绘夜晚井边场景的诗,通过对桐荫、月色、寒泉、辘轳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
首句“桐阴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甃清。”描绘了井边的景象,桐荫覆盖在井上,月光斜照,显得格外明亮。而百尺高的寒泉,古时的井壁也显得格外清澈。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感官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
“越女携瓶下金索,晓天初放辘轳声。”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象,越女拿着瓶子从井上下来,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和辘轳的声音。这句诗将越女、瓶子、金索、辘轳声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和早晨井边场景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欣赏。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将这种美好的场景传达给了读者,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宁静。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视觉、听觉、感官等多方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越女、桐荫、月色、寒泉等元素的描绘,也展现出一种自然和生活的诗意美,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