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见贤後得罪,艾封沾襟复自悔。
意思:前几天看到贤后来获罪,艾封沾湿衣襟又懊悔。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送魏君俞知宿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魏侯的赞美和期待。魏侯以擅长治理剧务而闻名,在江湖之地担任官职,声名远扬。人们称赞他的才干与钜鹿公相似,皇帝下诏书提拔他担任二千石级的官职。然而,前不久因被认为贤能而得罪,现在他深感后悔。他认为割鸡用牛刀并不困难,希望将来能在宿迁担任重要职务。
首句“魏侯得名能治剧,江湖作吏声籍籍。”描绘了魏侯在江湖之地以擅长治理剧务而闻名,他的名声在江湖之地远扬,这是对魏侯能力的肯定。
“人言才似钜鹿公,诏书擢守二千石。”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对魏侯的才干的赞扬,以及皇帝下诏书提拔他担任二千石级的官职,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地位提升。
“前日见贤後得罪,艾封沾襟复自悔。”描绘了魏侯前不久因被认为贤能而得罪,现在深感后悔。这里的“艾封”指的是因悔恨而流泪打湿衣襟,表达了魏侯内心的懊悔之情。
“牛刀割鸡不作难,看公来上宿迁最。”这两句描绘了魏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他认为割鸡用牛刀并不困难,期待将来能在宿迁担任重要职务。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表达了对魏侯的赞美和期待,同时也揭示了他的懊悔和自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才干、有抱负、有自信的人的形象,他愿意承担重任,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欣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