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万生下第还吴)》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意思:莼羹如果可以回忆,惭愧出掩柴门。

出自作者[唐]郎士元的《赠万生下第还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首句“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直接点明了对人生际遇的不满和无奈。这里的“直道”可以理解为直言敢谏,不畏权贵;“不偶”则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而“美才”则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但“应息机”则表达了对世事纷繁的厌倦,对名利的淡泊。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的追求。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这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灞陵、云海等意象的运用,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彷徨,又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反思。诗人因为漂泊他乡而白了头发,回到家里却只能感叹自己还是个平民。这种对比和反差,更加强调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不满和无奈。 最后两句“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莼羹是江南的美食,诗人是否在思念故乡的美食呢?但即使是在想念故乡的美食,也不能回去,只能掩上柴门,感叹自己的命运。这种矛盾和无奈的情感表达,让诗人的形象更加鲜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才华和理想与现实的困境和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作者介绍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关键词解释

  • 柴扉

    读音:chái fēi

    繁体字:柴扉

    英语:wicker gate

    意思: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唐·李商隐《访隐

  • 莼羹

    读音:chún gēng

    繁体字:蒓羹

    意思:(莼羹,莼羹)
    用莼菜烹制的羹。
      ▶《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莼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