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中杂兴五言十首》 柳七葬淮头,营妓岁沥酒。

柳七葬淮头,营妓岁沥酒。

意思:柳七葬淮头,营妓岁滴酒。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病中杂兴五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柳七葬淮头,营妓岁沥酒。不知花翁坟,有人擘纸否》。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表达对一位名叫柳七的葬礼的哀悼,以及对于这位柳七生前与营妓之间的故事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柳七的葬礼在淮头举行,这可能暗示了柳七生前可能是一位在淮河沿岸活动的人士。同时,诗中还提到参加葬礼的人会向营妓们献上酒,这可能是在表达对柳七的悼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营妓们在葬礼上的角色和地位。 接下来,诗中发出了疑问:“不知花翁坟,有人擘纸否?”这里的花翁可能指的是柳七,因为前文提到了柳七的葬礼,而花翁坟则可能是指柳七的坟墓。这句话表达了对柳七坟墓的关注和疑问,想知道是否有人为他的坟墓焚烧纸钱、纸幡等物品,以表达哀思和敬意。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柳七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柳七生前与营妓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是一种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存在,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反思。在当时的社会中,妓女和文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种不被社会接受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文学和艺术中却得到了表现和传承。这可能暗示了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的不完善之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柳七的葬礼和坟墓,表达了对柳七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柳七葬淮头,营妓岁沥酒。
不知花翁坟,有人擘纸否。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柳七

    读音:liǔ qī

    繁体字:柳七

    意思:宋·柳永排行第七,人以此称之。
      ▶宋·刘克庄《哭孙李蕃》诗之二:“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七名。”
      ▶元·孟鲠《南京》诗:“犹传柳七工词翰,不见朱三有子孙。”

  • 头营

    读音:tóu yíng

    繁体字:頭營

    意思:(头营,头营)
    指驻有军事指挥部的军营。
      ▶《三国演义》第九八回:“真又令张辽子张虎为先锋,乐进子乐綝为副先锋,回守头营,不许出战。”

    解释

  • 沥酒

    读音:lì jiǔ

    繁体字:瀝酒

    英语:to strain wine

    意思:(沥酒,沥酒)
    洒酒于地,表祝愿或起誓。
      ▶唐·王建《岁晚自感》诗:“沥酒愿从今日后,更逢三十度花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