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榆林老将歌(寄万丘泽)》 登台望虏识风尘,度碛寻营知水脉。

登台望虏识风尘,度碛寻营知水脉。

意思:登上高台望见敌人认识风尘,越过沙漠不久营知道水脉。

出自作者[明]汤显祖的《榆林老将歌(寄万丘泽)》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老将军在边疆的生活和情感。诗中通过对老将军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理解,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首段描述了将军的日常生活,他抚摸着双枝戟,登台望敌,寻找水源,这些都表现了他对边疆生活的熟悉和热爱。娶了胡女,盗马与官多得钱,这些细节描绘出将军生活的艰辛和复杂,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对战争进行了反思。石州虽残虏多死,榆林独出兵气全,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榆林的敬意和赞美。而市马与军非善马,牵过倒死即须偿,则揭示了战争背后的黑暗面,即军费的滥用和士兵的牺牲。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余闲老将学耕耘,但愿英雄不生虏,兜零无火更何云,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战争的破坏性进行了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将军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理解,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刻,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榆关将军紫花额,自言能拂双枝戟。
登台望虏识风尘,度碛寻营知水脉。
娶妻胡女能胡言,盗马与官多得钱。
石州虽残虏多死,榆林独出兵气全。
顷缘互市边筹假,市马与军非善马。
牵过倒死即须偿,就中更有难言者。
余闲老将学耕耘,后来儿子不能军。
但愿英雄不生虏,兜零无火更何云。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关键词解释

  • 登台

    读音:dēng tái

    繁体字:登檯

    短语:上 登场

    英语:mount a platform

    近义词: 粉墨登场、组阁、出场、上台、上场、出台

  • 风尘

    读音:fēng chén

    繁体字:風塵

    英语:travel fatigue

    意思:(风尘,风尘)

     1.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焦赣《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

  • 水脉

    引用解释

    亦作“ 水脉 ”。 1.水流。因形如人体脉胳,故名。指地下水泉。也称泉脉。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自 燉煌 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餘里,中无水,时则有伏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处掘之,輒得水。”《太平广记》卷三九九引 唐 丁用晦 《芝田录·李德裕》:“贫道所謁相公者,为足下通 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