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意思: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是一首描绘凉州城外壮丽景象和当地人民欢快节日场面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边疆地区的战争状况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首句“凉州城外少行人”描绘了凉州城外的景象,寥寥数语,却给人以广阔的视野和静谧的气氛。次句“百尺峰头望虏尘”则展现了诗人在百尺峰头,远望敌人的烽烟。这里用“百尺峰头”来形容站得高,看得远,更能突出对敌人的警惕和关注。这两句诗将凉州城外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壮丽而又紧张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则描绘了凉州城内欢快的节日场面。健儿们击鼓吹羌笛,这是对凉州人民欢快、热烈的庆祝场面的描绘。羌笛是西北地区特有的乐器,在这里被用来表现凉州人民的生活特色和地域风情。而“共赛城东越骑神”则描绘了人们赛马的神勇场面,进一步突出了节日的欢快气氛。这两句诗将视觉、听觉和动感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凉州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它通过描绘凉州城外和城内的景象,展现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边疆地区的战争状况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整首诗充满了对边疆人民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传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凉州

    读音:liáng zhōu

    繁体字:涼州

    意思:(凉州,凉州)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唐·王昌龄《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梨

  • 虏尘

    读音:lǔ chén

    繁体字:虜塵

    意思:(虏尘,虏尘)
    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唐·王维《凉州赛神》诗:“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唐·白居易《江楼望归》诗:“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