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意思: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和朋友玳瑁簪。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咏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作者通过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反思了历史上的政治事件,对人性、权力、道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联“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献的珍视和对其所载历史事件的沉思。通过“寂寥前事似如今”一句,诗人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开篇便有了深厚的底蕴。 颔联“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和象征,通过描述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具和饰品,进一步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文人交往的向往。 颈联“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这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反思,他质疑那些片言只语是否真的能够影响国家大局,同时他也警惕那些不正之言是否真的能够动摇人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真理的坚守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尾联“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最后,诗人对已故的郝泚(可能是个历史人物)表示了遗憾,他感叹郝泚的错误如何导致了对西蕃的错误判断和损失。这里,诗人再次反思历史,表达了对历史错误的警醒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献、历史事件和人性道德的深入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历史,坚守道德,警惕错误和偏见的影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徐陵

    读音:拼音:xú líng

    徐陵的解释

    徐陵(507-583) : 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入陈,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监。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编有《玉台新咏》传世。明人辑有《徐仆射集》。

    词语分解

    • 笔砚

      读音:bǐ yàn

      繁体字:筆硯

      意思:(笔砚,笔砚)
      亦作“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

    • 玳瑁

      读音:dài mào

      繁体字:玳瑁

      短语:海龟

      英语:hawksbill

      意思:
       1.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甲片可入药。
        

    • 珊瑚

      读音:shān hú

      繁体字:珊瑚

      短语:软玉 珠宝

      英语:coral

      意思:
       1.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