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君过午桥回首望,洛城犹自有残春。

君过午桥回首望,洛城犹自有残春。

意思:你中午桥回头望,洛城还是有残春。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樽前花下长相见,明日忽为千里人。
君过午桥回首望,洛城犹自有残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通过描述离别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樽前花下长相见,明日忽为千里人”描绘了美好的相聚时光,花前月下,把酒言欢,似乎预示着永恒的友谊和相伴。然而,下一句“明日忽为千里人”却瞬间打破了这种美好,揭示了离别的现实,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远隔千里的两人。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和不舍。 “君过午桥回首望,洛城犹自有残春”这两句诗更进一步地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留恋。诗人建议离别的朋友在渡过洛阳桥回首望去时,还能看到洛城残留的春意。这似乎是在安慰对方,即使我们远隔千里,我们的回忆和情感依然相连,就像洛城的春天一样,虽然已过,但余韵犹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离别之情,展现了深深的情感牵绊和人生无常的主题。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未来无尽的忧虑。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樽前花下长相见,明日忽为千里人。
君过午桥回首望,洛城犹自有残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回首

    读音:huí shǒu

    繁体字:回首

    英语:turn one\'s head; turn round; look back; call to mind; recollect

    意思:(参见迴首)
    <

  • 午桥

    读音:wǔ qiáo

    繁体字:午橋

    意思:(午桥,午桥)
    见“午桥庄”。

    解释:1.见\"牛桥庄\"。

    造句:端方(1861-1911):托忒

  • 残春

    读音:cán chūn

    繁体字:殘春

    意思:(残春,残春)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唐·贾岛《寄胡遇》诗:“一自残春别,经炎复到凉。”
      ▶宋·李清照《庆清朝慢》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