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色象*虑育》 第一波罗蜜,谛听可思维。

第一波罗蜜,谛听可思维。

意思:第一波罗蜜,仔细听可以考虑。

出自作者[元]林辕的《水调歌头·色象*虑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诗歌,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和表达,展示了修行者的心灵成长和觉悟过程。 首先,诗中提到了“色象*虑育,具足辟支离”,这是对佛教教义的描述,强调了物质世界的虚幻和不稳定性。接着,“大于人我,总名无量阿僧只”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平等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我”或“他”,只有相对的存在。 接下来,“男则给孤舍卫,女则普门觉海,爱欲受根基”是对佛教修行者的描述,他们通过修行,摆脱了世俗的欲望和束缚,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若乐兰那行,福报尚愆期。善财施,多宝积,广参师。因缘殊胜,顿超彼岸掬曹溪”则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实践佛法,不断积累福报和智慧,最终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最后,“佛说须陀含果,我得阿罗汉道,如是证菩提。第一波罗蜜,谛听可思维”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自我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敬畏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修行者通过不断修行和领悟,最终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体现了佛教教义中的平等、智慧和慈悲。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修行者的鼓励和赞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色象*虑育,具足辟支离。
大于人我,总名无量阿僧只。
男则给孤舍卫,女则普门觉海,爱欲受根基。
若乐兰那行,福报尚愆期。
善财施,多宝积,广参师。
因缘殊胜,顿超彼岸掬曹溪。
佛说须陀含果,我得阿罗汉道,如是证菩提。
第一波罗蜜,谛听可思维。

关键词解释

  • 波罗

    读音:bō luó

    繁体字:波羅

    英语:pineapple

    意思:(波罗,波罗)

     1.即虎。古代南诏语。
      ▶唐·赵叔达《星回节避风臺骠信命赋》诗:“法驾避星回,波罗毘勇猜。

  • 谛听

    读音:dì tīng

    繁体字:諦聽

    英语:listen to

    意思:(谛听,谛听)
    注意地听,仔细听。
      ▶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

  • 波罗蜜

    (1).亦作“ 波罗密 ”。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刘孝标 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
  • 第一

    读音:dì yī

    繁体字:第一

    英语:first

    意思: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

  • 思维

    读音:sī wéi

    繁体字:思維

    短语:沉思 寻味 思考 琢磨 默想 想 思忖 思索 酌量 寻思 盘算 构思 虑 考虑 思虑 揣摩 思量 合计 思

    英语:thought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