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一作李端诗]》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意思:长波静云月,孤岛住宿旌旗。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一作李端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是一首对东望之景的深情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思乡之情。 首联“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诗人遥望东方,期待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但未知的未来何时能到来呢?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迷茫,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颔联“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诗人描绘了海上航行的情景,风雨交加,波涛汹涌,但无论距离多远,都无法阻挡诗人前行的决心。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诗人描绘了海上风浪的浩渺和鸟儿飞翔的虚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尾联“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诗人描绘了海上孤岛上的景象,长波静谧,云月皎洁,孤岛上的旌旗随风飘扬。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一句“何处问前期”,诗人询问何处可以找到前行的方向和目标,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东望之景的深情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云月

    读音:yún yuè

    繁体字:雲月

    意思:(云月,云月)

     1.云和月。有时也指云中的月。
      ▶唐·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
      ▶唐·杜甫《宿青草湖》诗:“寒

  • 长波

    读音:cháng bō

    繁体字:長波

    短语:中波

    英语:long wave

    意思:(长波,长波)
    连续不断的波浪。
      ▶晋·郭璞《江赋》:“长波浃渫,峻湍崔嵬。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 静云

    读音:jìng yún

    繁体字:靜雲

    意思:(静云,静云)
    指含雨的云。
      ▶《管子•侈靡》:“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
      ▶郭沫若等集校:“夏之静云,谓含雨之云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