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亦作“鸎啼燕语”。 1.莺啼婉转,燕语呢喃。形容春光明媚。 唐 皇甫冉 《春思》诗:“鶯啼燕语报新年, 马邑 龙堆 路几千。” 唐 孟郊 《伤春》诗:“千里无人旋风起,鶯啼燕语荒城里。”
2.比喻女子悦耳的语声。《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妇人并不起身,运扇如故,口中鶯啼燕语,説出几句不通道理的话来。” 清 李渔
读音:fēi xù
繁体字:飛絮
意思:(飞絮,飞絮)飘飞的柳絮。 ▶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宋·辛弃疾《摸鱼儿》词:“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读音:yīng tí
繁体字:鶯啼
意思:(莺啼,莺啼)莺鸣。 ▶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 ▶《水浒传》第八一回:“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读音:yàn yǔ
繁体字:燕語
意思:(燕语,燕语) 1.宴饮叙谈。 ▶《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郑玄笺:“天子与之燕而笑语。” ▶朱熹集传:“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