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十四日亦好亭迟月不至分韵得秋字》 聊复飞觞追胜赏,何妨秉烛事清游。

聊复飞觞追胜赏,何妨秉烛事清游。

意思:姑且再举杯追胜赏,何不秉烛事清游。

出自作者[宋]喻良能的《八月十四日亦好亭迟月不至分韵得秋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登临庾楼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未来的思念和期待。 首句“亦好登临似庾楼”,直接点明诗人喜欢登高临远的性格,又暗含了对庾楼(即庾楼)的赞美。庾楼,据说是南朝著名诗人庾信的故居,这里暗指诗人的居所。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这座楼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喜欢登高望远,喜欢享受自然之美。 “是中风月最宜秋”,“是中”二字,道出了登临览月的最佳时刻。秋风、明月、秋夜,这些都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秋夜登楼的美丽画面。 “素娥欲赴经年约,行雨潜分一段愁”,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神话场景:嫦娥想要赴一年一度的约会,但此刻却带着深深的忧愁。这里的“素娥”是月宫中嫦娥的别称,“经年约”可能是指嫦娥与后羿的约定,也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与远方的思念之人约定的长久之约。而“行雨”则象征着离别之人的行踪不定,“潜分”则暗示了离别之人的愁苦和思念。 “聊复飞觞追胜赏,何妨秉烛事清游”,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举杯庆祝这美好的时光,同时也愿意在月下秉烛夜游,期待着与远方的人再次相见。 最后,“明年此夕看明月,千里相思楚水头”,诗人想象着明年的这个时候,自己依然会在这明月下思念着远方的那个人。这里的“楚水头”可能是指诗人的故乡或者思念之人的所在地。这句诗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和无尽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欣赏秋景、思念远方之人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相思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亦好登临似庾楼,是中风月最宜秋。
素娥欲赴经年约,行雨潜分一段愁。
聊复飞觞追胜赏,何妨秉烛事清游。
明年此夕看明月,千里相思楚水头。

关键词解释

  • 秉烛

    读音:bǐng zhú

    繁体字:秉燭

    英语:hold a candle

    意思:(秉烛,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孟浩然《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 何妨

    读音:hé fáng

    繁体字:何妨

    短语:无妨

    英语:might as well

    意思:无碍;不妨。
      ▶《北史•后妃传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

  • 飞觞

    读音:fēi shāng

    繁体字:飛觴

    意思:(飞觞,飞觞)

     1.举杯或行觞。
      ▶《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觞举白。”
      ▶刘良注:“行觞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 追胜

    读音:zhuī shèng

    繁体字:追勝

    意思:(追胜,追胜)
    寻胜,游赏名胜。
      ▶宋·李上交《近事会元•休假追胜为乐》:“唐明皇·开元二十五年诏,旬节休假,并不须入曹司,任追胜为乐。”

    <

  • 清游

    读音:qīng yóu

    繁体字:清游

    意思:(参见清游)
    见“清游”。

    解释:1.亦作\"清游\"。 2.清雅游赏。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