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意思:河南白尹大施主,喜欢把真经相对翻。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禅师修行有成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禅师智慧和悟性的敬佩之情。 首先,诗的首句“宿习修来得慧根”,表达了禅师通过长期的修行,获得了深厚的智慧和悟性,这是他得慧根的体现。 “多闻第一却忘言”,描述了禅师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智慧,使他能够理解深奥的教义,但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这是对禅师内省和领悟能力的赞美。 “自从七祖传心印”一句,强调了禅师传承了七祖的心法或心印,这是禅宗的核心教义和修行方法,是禅师修行成就的关键。 接下来的两句“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描绘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不畏艰辛,四处寻访古迹,寻求真理,同时也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最后,“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希望禅师能够将真经相互翻阅,传播佛法,使更多人受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师的修行历程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佛法的智慧和真理。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檀越

    读音:tán yuè

    繁体字:檀越

    意思:梵语的音译。施主。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二:“晋大司马桓温,字元子,末年忽有一比邱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温为檀越。”
      ▶南朝·梁·沈约《齐禅林寺尼凈秀行状》:“及

  • 真经

    读音:zhēn jīng

    繁体字:真經

    英语:Taoist scripture

    意思:(真经,真经)

     1.道教的经书。
      ▶《隋书•经籍志四》:“嵩山道士寇谦之自云:‘尝遇真

  • 河南

    读音:hé nán

    繁体字:河南

    英语:Henan

    意思:
     1.指黄河以南地区。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
      ▶明·王鏊《震泽长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