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龙吟 杨花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坠。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坠。

意思:花事阑珊到你,轮流休息不久满枝琼坠落。

出自作者[近代]王国维的《水龙吟 杨花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落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愁和感慨。 首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直接描绘了花朵的短暂生命,它在最灿烂的时候无人欣赏,然后突然间就纷纷落下,给人以深深的惋惜和遗憾。接下来的“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长日的无趣和无奈,让人在回廊边徘徊,思绪迷离。 “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这些描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景象,细雨洒落,斜阳映照,院落深闭。这样的景象与落花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正参参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落花的动态,它们挣扎着想要停留在枝头,但最终还是被风带走。这种描绘生动地表现了生命的无奈和无常。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坠”这两句直接点题,落花已经凋零到了尽头,再也不用寻找那满枝的琼坠了。这既是对于落花的叹息,也是对于生命的哀叹。 “算人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这句表达了对于人生的哀愁和无奈,人生总是充满了哀乐悲欢,而这些都如这落花一样零碎。 “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这几句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宁愿化为尘土,也不要随流水而去,因为流水虽然美丽,但终究是逝去。而春江虽然宽广,但也不能承载离人的眼泪。这是一种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落花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
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
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
正参参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坠。
算人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
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
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
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关键词解释

  • 花事

    解释

    花事 huāshì

    [blooming season] 关于花的种种情状和事;特指春日花盛之事

    花事勿勿了

    岭南花事独风骚

    引用解释

    关于花的情事。春季百花盛开,

  • 阑珊

    读音:lán shān

    繁体字:闌珊

    短语:萎靡 一蹶不振 败落 落花流水 衰 淡 不景气 衰微 颓败 没落 每况愈下 强弩之末 一落千丈 衰败 日薄西山 苟延残喘 日暮途穷 衰落 衰竭 凋零

    <
  • 更休

    引用解释

    轮番休耕;轮番休息。 宋 苏轼 《杂说》:“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 宋 陈亮 《酌古论四·李靖》:“节制之兵:其法繁,其行密;隅落鉤连,曲折相对;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前者鬭,后者息力;后者进,前者更休。”《金史·宣宗纪中》:“壬午,遣近侍四人巡视筑城丁夫,时其饮食,听其更休。”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