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吏隐堂》 振策遵城曲,逍遥写烦襟。

振策遵城曲,逍遥写烦襟。

意思:振策略遵循城曲,逍遥写烦襟。

出自作者[宋]胡铨的《吏隐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微风稍披冻,芳萌亦吐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微风的轻拂、植物的萌芽、鸟儿的欢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 首联“微风稍披冻,芳萌亦吐林”,诗人以微风吹过冰冻的大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植物也开始在温暖的阳光下萌发新芽,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颔联“百鸟感春阳,钩辀弄其音”,诗人通过描写百鸟欢唱,春风吹动琴弦般的鸟鸣声,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氛围,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颈联“振策遵城曲,逍遥写烦襟”,诗人手持马鞭,沿着城墙漫步,心情愉悦,摆脱了烦恼。这一联描绘了诗人的行动和心情,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对堂下青石、清泉、游鱼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认为人生应该保持虚静、清净的心态,不被世俗琐事所困扰。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洗去尘世的烦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微风稍披冻,芳萌亦吐林。
百鸟感春阳,钩辀弄其音。
振策遵城曲,逍遥写烦襟。
爱此堂下石,青润挺琅琳。
中坳贮清泉,测之不盈簪。
纤鳞候暖戏,寂历自浮沉。
墨视澹忘虑,白日为移阴。
人生本虚静,垢浊无自侵。
忽为外物牵,至性不可寻。
於焉得所监,一洗尘中心。
作者介绍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

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后,内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逍遥

    解释

    逍遥 xiāoyáo

    [carefree;be at ease (leisure);be free and unfettered;wander about at leisure]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引用解释

  • 振策

    读音:zhèn cè

    繁体字:振策

    意思:扬鞭走马。
      ▶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之二:“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方欲振策燕·赵,席卷秦代。”
      ▶明·刘基《

  • 烦襟

    读音:fán jīn

    繁体字:煩襟

    意思:(烦襟,烦襟)
    烦闷的心怀。
      ▶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元·韦居安《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鳜,烦襟净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