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尽日》 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意思:把酒送别春天惆怅在,每年三月发生厌厌。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春尽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树头初日照西檐,树底蔫花夜雨沾。”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阳光初照在树梢,花儿在夜雨中绽放。这两句诗以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外院池亭闻动锁,”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外院池亭的印象,那里的锁动了起来,暗示着有人正在活动。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后堂阑槛见垂帘”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透过后堂的栏槛,看到了垂下的帘子。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静谧和优雅。 “柳腰入户风斜倚,”这句诗以柳树的姿态为喻,描绘了风的动态和柳树的柔美。 “榆荚堆墙水半淹”这句诗则以榆荚堆积在墙边,暗示着春天的雨水多。 最后,“把酒送春惆怅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逝去的无奈。而“年年三月病厌厌。”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的惆怅和无奈。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无奈。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树头初日照西檐,树底蔫花夜雨沾。
外院池亭闻动锁,后堂阑槛见垂帘。
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把酒

    读音:bǎ jiǔ

    繁体字:把酒

    英语:raise one\'s wine cup

    意思:
     1.手执酒杯。谓饮酒。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年年

    读音:nián nián

    繁体字:年年

    意思:每年。
      ▶《宋书•礼志二》:“成帝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陆仁《题金陵》诗:“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纳兰性德《卜

  • 送春

    引用解释

    1.送别春天。 唐 白居易 《送春归》诗:“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 西江 西。” 清 周亮工 《白樱桃》诗之二:“岭外麦英雪是肤,送春新脱紫霞襦。”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2.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立春日,官吏各执彩仗……制

  • 厌厌

    读音:yān yān

    繁体字:厭厭

    意思:(厌厌,厌厌)
    I
    整齐茂盛貌;秀美貌。
       ▶《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郑玄笺:“厌厌其苗,众齐等也。”
       ▶元·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