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楼望归 时避难在越中。》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意思:悠悠大海畔,十年躲避黄巾。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江楼望归 时避难在越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和思乡之情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色、旅途生活、故乡思念等方面的描绘,诗人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感慨。 首联“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诗人以云水的颜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楼上的人在凝望。这一句营造了一种寂静、清新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 颔联“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春天来临,旅途中的愁绪愈发浓烈,而夜晚则伴随着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仿佛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颈联“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诗人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遥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荒服指的是边远地区,这里道路不通,田园也被战乱隔开,充满了战乱和荒凉的气息。 尾联“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诗人以沧海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海边度过十年的避难生活。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生活的感慨,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旅途艰辛、思乡之情等元素,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但同时也透露出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诗的韵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沧海

    读音:cāng hǎi

    繁体字:滄海

    短语:海域 浅海 深海

    英语:the sea

    意思:(沧海,沧海)

     1.大海。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 悠悠

    读音:yōu yōu

    繁体字:悠悠

    短语:缓慢 迟缓 慢条斯理 冉冉 徐 慢 暂缓 迟延 慢吞吞 款 磨蹭 缓 迟滞

    英语:leisurely

    意思:

  • 黄巾

    读音:huáng jīn

    繁体字:黃巾

    意思:(黄巾,黄巾)

     1.东汉末年张角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
      ▶《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