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友人还洛》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意思:为什么在嵩山下,相见在烟萝。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送友人还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别故乡、踏上旅途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无法预知的未来之感。 首句“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描绘了诗人离开国都,穿越山川河流,来到陌生的地方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蝉在古树上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孤独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这句诗描绘了平原上突然出现的景色变化,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而“行子复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无法想象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希望能够再次相见,就像过去一样,在嵩岳之下,在烟雾缭绕的藤萝丛中。这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别故乡、踏上旅途的复杂情感,既有思乡之情,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独,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嵩岳

    读音:sōng yuè

    繁体字:嵩岳

    意思:(嵩岳,嵩岳)
    即嵩山。
      ▶《后汉书•马融传》:“右矕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
      ▶明·谢榛《送王侍御按河南》诗:“天连嵩岳寒云尽,马渡黄河春草生

  • 相见

    读音:xiāng jiàn

    繁体字:相見

    英语:meet each other

    意思:(相见,相见)
    彼此会面。
      ▶《礼记•曲礼下》:“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

  • 何当

    读音:hé dāng

    繁体字:何噹

    意思:(何当,何当)

     1.犹何日,何时。
      ▶《玉臺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

  • 见在

    读音:jiàn zài

    繁体字:見在

    意思:(见在,见在)

     1.尚存;现今存在。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代王又亲高帝子,于今见在,且最为长。”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明皇因于

  • 烟萝

    引用解释

    亦作“烟萝”。 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準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