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
意思:奕叶隐居在三百年,栽桃种杏现在满川。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题浏阳县柳仲明致政云居山书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云居山景色以及山居生活的诗。首句“云居山高三万尺,下插浏江上撞日。”描绘了云居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也展示了浏江的壮阔。诗人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诗人提到了柳下和风,这是一个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他的百世师德让人敬仰。然后诗人描述了他的后裔避地来此,筑室而居,这也暗示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幽静,适合隐居。
“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这两句表达了这里的居民已经隐居了三百年,他们种下的桃树、杏树已经布满了山川,描绘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当家相傅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居民虽然生活简朴,但文化氛围浓厚,他们不仅有砚台传承文化,更有九千卷书籍,展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
“旄头毕方书散亡,维仲明父再耿光。”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变迁,虽然有些文化遗失,但是有新的光芒在闪耀。
“木叶衣裳野蕨肠,牙签玉轴还堆床。”这两句描绘了山中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衣裳和食物都来自自然,而书籍却堆积如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於山下起高阁,竹户松窗照林岳。”这两句描绘了山下新建的高阁,竹制的门户和松木的窗户映照着森林和山岳,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阁上诸郎夜诵声,太一真人降云鹤。”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夜晚高阁上孩子们朗诵的声音,仿佛引来了仙人降临,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
“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这两句表达了这里的孩子们不仅有文化修养,还有艺术才能,他们会弹琴咏诗。
最后两句“柝氏门闾人刮目,仲明依旧一渔蓑。”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居民生活的赞美,他们虽然隐居山林,但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整首诗通过对云居山的景色和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赞美。同时,通过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展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