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浏阳县柳仲明致政云居山书院》

云居山高三万尺,下插浏江上撞日。
柳下和风百世师,有孙避地来筑室。
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
当家相傅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
旄头毕方书散亡,维仲明父再耿光。
木叶衣裳野蕨肠,牙签玉轴还堆床。
更於山下起高阁,竹户松窗照林岳。
阁上诸郎夜诵声,太一真人降云鹤。
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
柝氏门闾人刮目,仲明依旧一渔蓑。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云居山景色以及山居生活的诗。首句“云居山高三万尺,下插浏江上撞日。”描绘了云居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也展示了浏江的壮阔。诗人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诗人提到了柳下和风,这是一个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他的百世师德让人敬仰。然后诗人描述了他的后裔避地来此,筑室而居,这也暗示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幽静,适合隐居。 “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这两句表达了这里的居民已经隐居了三百年,他们种下的桃树、杏树已经布满了山川,描绘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当家相傅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居民虽然生活简朴,但文化氛围浓厚,他们不仅有砚台传承文化,更有九千卷书籍,展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 “旄头毕方书散亡,维仲明父再耿光。”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变迁,虽然有些文化遗失,但是有新的光芒在闪耀。 “木叶衣裳野蕨肠,牙签玉轴还堆床。”这两句描绘了山中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衣裳和食物都来自自然,而书籍却堆积如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於山下起高阁,竹户松窗照林岳。”这两句描绘了山下新建的高阁,竹制的门户和松木的窗户映照着森林和山岳,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阁上诸郎夜诵声,太一真人降云鹤。”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夜晚高阁上孩子们朗诵的声音,仿佛引来了仙人降临,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 “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这两句表达了这里的孩子们不仅有文化修养,还有艺术才能,他们会弹琴咏诗。 最后两句“柝氏门闾人刮目,仲明依旧一渔蓑。”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居民生活的赞美,他们虽然隐居山林,但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整首诗通过对云居山的景色和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赞美。同时,通过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展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博大精深。
相关诗词
  • 1
    [唐]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峨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 2
    [元]
    笑疏斋,老来犹未情疏。
    似嫌呼、缑山笙鹤,表彰特号云居。
    善形容、世间有几,写绰约、天外无余。
    我怅离群,阳春寡和,溉*来食武昌鱼。
    对芳酒、一声金缕,丝竹用何如。
    今逾信、古人一言,名下无虚。
    记前回、东山胜赏,万株霜叶红初。
    向岩前、缓移玉勒,怕林下、相失篮舆。
    忘赋桃花,清新捷对,坐令辞客掷中书。
    看明日、片帆东下,江渺正愁予。
    凭消遣、算除睡乡,能到华胥。
    大典卷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寄字韵姚牧庵集
  • 3
    [宋]
    云居九月半,月向掌中圆。
    觅之亡影象,用之亡正偏。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