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守宫》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

意思:曾听说汉武帝,偶问东方朔。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守宫》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趣味的小诗,通过描述作者对汉武帝与东方朔对话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描绘了一个历史场景,汉武帝偶然问起东方朔关于人生哲理的问题。这个场景为后面的想象提供了基础,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 接着,“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是诗中的核心部分,作者通过想象自己像龙一样发出声音,希望能拥有头顶上的角,来表达对于人生中无法掌控的部分的无奈和困惑。这里的“龙”象征着神秘和力量,而“头上角”则代表了某种特殊的能力或地位。然而,作者却因为自己的局限而感到惭愧,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最后,“世间万事苦纷纠,我欲逍遥观太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认为世间万事都是复杂而难以掌控的,而作者渴望能够逍遥自在地观察宇宙,以此来超越人世间的纷扰和困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场景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它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诗意的表达,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
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东方朔

    解释

    (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格诙谐滑稽。善辞赋,名篇有《答客难》。

    读音:dōng fāng shuò

  • 汉武

    读音:hàn wǔ

    繁体字:漢武

    意思:(汉武,汉武)
    汉武帝·刘彻的省称。
      ▶晋·郭璞《游仙》诗之六:“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唐·李白《大猎赋》:“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鲁迅《坟•看

  • 汉武帝

    解释

    (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

    读音:hàn wǔ dì

  • 方朔

    读音:fāng shuò

    繁体字:方朔

    意思:汉·东方朔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汉·郭宪《东方朔传》。
      ▶唐·蒋防《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