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儒家秋》 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意思:礼乐百姓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儒家秋》

全文赏析

这首诗《讲堂寂寂夜鸣蛩》是一首描绘教育场景和思想的诗,通过对夜晚课堂上的寂静、学生勤奋学习、道体修炼、教育方法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教育理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讲堂寂寂夜鸣蛩”描绘了夜晚课堂的安静氛围,蛩即蟋蟀,在寂静的夜晚,蟋蟀的鸣叫声显得格外清晰。这句诗为整个画面定下了基调,营造出一种宁静、深沉的氛围。 “苦为儿曹课日功”表达了诗人对学生们勤奋学习的赞赏,同时也传达出对他们的期望和责任。 “道体浑沦参太极”是诗人的教育理念体现,他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道体,参悟太极的奥妙,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学生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知识的热爱。 “皋比冷落坐西风”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冷清的讲堂上,面对着西风,这似乎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坚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 “研硃点易露华白,剪烛谈经帐影红”这两句描绘了夜晚课堂的另一个场景,学生们在研磨朱砂、点校经书,或者在灯下谈论经书,帐影红热,这是学习的热情和活力的体现。 最后,“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期望,他希望学生们能够继承和发扬礼乐精神,像闽中的常衮和蜀地的文翁一样,为地方开办学府,培养人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课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教育理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成为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讲堂寂寂夜鸣蛩,苦为儿曹课日功。
道体浑沦参太极,皋比冷落坐西风。
研硃点易露华白,剪烛谈经帐影红。
礼乐斯民开治教,闽中常衮蜀文翁。

关键词解释

  • 文翁

    读音:wén wēng

    繁体字:文翁

    英语:WEN Weng

    意思:汉·庐江·舒人。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

  • 斯民

    读音:sī mín

    繁体字:斯民

    意思:指老百姓。
      ▶《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陆机《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

  • 治教

    读音:zhì jiào

    繁体字:治教

    意思:犹政教。指政事与教化。
      ▶唐·武元衡《渐至涪州先寄王使君》诗:“治教通夷俗,均输问大田。”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宋德隆盛,治教休明。”
      ▶明何

  • 礼乐

    读音:lǐ yuè

    繁体字:禮樂

    英语:ritual music

    意思:(礼乐,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礼记•乐记》:“乐

  • 开治

    读音:kāi zhì

    繁体字:開治

    意思:(开治,开治)
    开闢疏通河流;开挖河道,治理水害。
      ▶《宋史•河渠志六》:“乃调夫十万开治,既成,命之奇撰记,刻石龟山。”
      ▶宋·何薳《春渚纪闻•刘景文梦代晋文

  • 中常

    读音:zhōng cháng

    繁体字:中常

    英语:average

    意思:平庸;一般。
      ▶宋·苏轼《士燮论》:“中常之主,锐于立事,忽于天戒,日寻干戈,而残民以逞。”
      ▶清·龚炜《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