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吴江题臞庵》 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只自羞。

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只自羞。

意思:三位高躅为什么难以跟上,就像对抗灰尘容只自羞。

出自作者[宋]吴芾的《过吴江题臞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壮岁经行今白头,未容归老复来游。人如化鹤云间去,桥似垂虹天际浮。风月一川无限兴,烟波万顷不胜愁。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只自羞。》是一首描绘作者自身老年时回忆过往,感慨时光流逝,壮年时的经历如同流水般消逝,如今白发苍苍,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畅游四海。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风月烟波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壮岁经行今白头,未容归老复来游”,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其中,“经行”和“归老”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的放纵和如今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畅游四海的遗憾。 颔联“人如化鹤云间去,桥似垂虹天际浮”,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比作化鹤而去的仙鹤,将桥比作横跨天际的垂虹,表达了作者对风月烟波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中,“云间去”和“天际浮”描绘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颈联“风月一川无限兴,烟波万顷不胜愁”,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风月烟波的感受和情感。其中,“风月一川”和“烟波万顷”分别描绘了风月和烟波的美景,而“无限兴”和“不胜愁”则表达了作者对风月烟波的复杂情感,既有欣赏和赞美,又有忧愁和感慨。 尾联“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只自羞”,借用“三贤”的典故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追求。其中,“何难继”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自由、无拘无束、不受世俗束缚的向往和追求,“抗容”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畅游四海的自责和羞愧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风月烟波的无限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畅游四海的自责和羞愧之情,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由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壮岁经行今白头,未容归老复来游。
人如化鹤云间去,桥似垂虹天际浮。
风月一川无限兴,烟波万顷不胜愁。
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只自羞。

关键词解释

  • 抗尘

    读音:kàng chén

    繁体字:抗塵

    意思:(抗尘,抗尘)
    奔走尘世。
      ▶宋·王安石《上集贤相公启》:“为吏南州,抗尘末路。”参见“抗尘走俗”。

    造句:

  • 三贤

    读音:sān xián

    繁体字:三賢

    意思:(三贤,三贤)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李邕《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

  • 高躅

    读音:gāo zhú

    繁体字:高躅

    意思:
     1.崇高的品行。
      ▶《晋书•隐逸传赞》:“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巖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唐·颜真卿《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