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李花二首》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意思:太阳光照不喜欢红色,第二个暂时进入都交给。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李花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借梨花和李花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 首联“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描绘了早晨进入西园的景象,几株梨花仿佛在夸耀自己的美丽,而旁边的一株李树,颜色暗淡,似乎在叹息。诗人想要询问原因,却李树不愿开口。诗人独自绕着李树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太阳偏西。这种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寂静而略带哀伤的早晨,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颔联“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诗人忽然回忆起之前经过这棵树的时候,看到的是花朵初生的样子,多么美好啊!但是因为当时喝酒喝多了,没有留意到这棵开着霜花的李树。这一联承接了首联的情节,进一步描绘了李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惋惜之情。 颈联“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诗人流下了眼泪为李花感到悲伤,但是无法挽回时光的流逝。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李花的深深同情和无奈之情。 尾联“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在春天的天地之间,洛阳的花园尤其繁华热闹。是谁将平地上的雪堆积如山,剪裁成这样美丽的花朵?红色的日光照在它们身上还不够美丽,明亮的月亮偶尔从云层中透出,与它们交相辉映。这一联描绘了春天的花园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梨花和李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梨花和李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权贵的讽刺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日光

    读音:rì guāng

    繁体字:日光

    短语:烨 熹

    英语:sunlight

    意思:
     1.太阳发出的光。
      ▶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 赤色

    读音:chì sè

    繁体字:赤色

    英语:redness of the skin or complexion

    意思:
     1.红色。
      ▶《管子•幼官》:“君服赤色。”
     

  • 交加

    读音:jiāo jiā

    繁体字:交加

    短语:叉 交 交叉 交集

    英语:occur simultaneously

    意思:
     1.相加,加于其上。
      ▶《文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