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枣谁书惊荡尽,踏槐遗老叹崩离。
意思:刻枣谁书惊完全,踏槐老人感叹分崩离析。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次韵感学事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雩谁识旧童儿,法令今惟柱后师》是一首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兴衰的深度思考的诗。它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首联“风雩谁识旧童儿,法令今惟柱后师”,诗人以童年的天真无邪和成年后的法令森严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童年的风雩之乐,如今已无人识,而法令的制定和执行,如今只有柱后的那位老师还在坚守。这一对比,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兴衰。
颔联“刻枣谁书惊荡尽,踏槐遗老叹崩离”,诗人通过描绘刻枣和踏槐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注。这些故事中的主角,如今已经离我们远去,只剩下叹息和感慨。
颈联“堂中授讲亡高座,庑下题名剩续碑”,诗人通过描述过去的堂中高座和现在的庑下题名,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过去的堂中高座,如今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一些碑文记载着历史。这一对比,表达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物的消逝。
尾联“奎壁不存斋舍改,端能为泯少年诗”,诗人通过描绘斋舍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奎壁之象已经不在,斋舍也发生了改变,但是诗人仍然希望能够创作出能够让年轻人感动的诗歌。这一结尾,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物的关注。同时,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能够让年轻人感动的诗歌,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