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塞上》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意思:霜风壮金鼓,雾气潮湿旗裘。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塞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意浓郁的边关景象,展现了战士们在严峻的自然环境和紧张的战争氛围中的坚毅和勇敢。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战胜敌人的遗憾和自责,以及他渴望像班定远一样建功立业的决心。 首联“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人通过“节物”点出时令,“防秋”则表明边关正处于战争戒备状态。而“关山落叶稠”一句,则以浓烈的秋意渲染出边关的萧瑟气氛。 颔联“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进一步描绘了边关的艰苦环境。霜风和雾气,增添了边关的严寒和艰苦,而金鼓和旌裘,则凸显出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 颈联“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战胜敌人的遗憾和自责。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展现出他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尾联“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诗人以班定远为榜样,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他自责不能像班定远一样弃笔从戎,为国立功,显示出他的壮志豪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边关秋景为背景,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
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雾气

    读音:wù qì

    繁体字:霧氣

    短语:

    英语:mirage

    意思:(雾气,雾气)
    云雾,水蒸气。
      ▶《管子•轻重己》:“宜藏而不藏,雾气阳阳。”
     

  • 霜风

    读音:shuāng fēng

    繁体字:霜風

    意思:(霜风,霜风)

     1.刺骨寒风。
      ▶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柳永《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