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游宿云台忆肃上人》 夜灯无续火,秋院有鸣蛩。

夜灯无续火,秋院有鸣蛩。

意思:夜灯没有续火,秋季院有鸣蛩。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重游宿云台忆肃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日谈经处,今来独上慵》是一首描绘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诗,它通过描述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和孤独情感。 首联“昔日谈经处,今来独上慵”中,“昔日谈经”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宗教聚会场所,而“今来独上慵”则描绘了现在这个地方只有诗人独自登临的景象。这种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改变。 颔联“古台黄叶积,斜磴紫苔封”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地方的古老和荒凉。古台、黄叶和紫苔都是时间的象征,它们共同描绘出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场景。 颈联“片月疑禅观,孤云想化踪”则描绘了诗人独自思考的场景。片月和孤云都是自然元素,它们在诗人的想象中具有了象征意义,禅观和化踪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尾联“夜灯无续火,秋院有鸣蛩。夕阳无限思,几杵莫天钟。”描绘了夜晚的来临和诗人的情感。夜灯、秋院和鸣蛩都是秋夜的元素,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而“夕阳无限思”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和思念之情,“几杵莫天钟”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和孤独情感,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这种情感表达方式非常含蓄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日谈经处,今来独上慵。
古台黄叶积,斜磴紫苔封。
片月疑禅观,孤云想化踪。
夜灯无续火,秋院有鸣蛩。
人倚题诗竹,谁栽出世松。
夕阳无限思,几杵莫天钟。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鸣蛩

    读音:míng qióng

    繁体字:鳴蛩

    意思:(鸣蛩,鸣蛩)
    即蟋蟀。
      ▶唐·钱起《晚次宿预馆》诗:“迴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宋·周邦彦《齐天乐》词:“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