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饮青来阁即事二绝》 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

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

意思:看完秋千稍有遗憾,不敲方响出红孩子。

出自作者[明]汤显祖的《饮青来阁即事二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东南山色翠逶迤,日照西陵上酒迟》。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环境,同时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 首句“东南山色翠逶迤”,描绘了东南方向的山色翠绿,连绵不绝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个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自然的环境氛围。接着,“日照西陵上酒迟”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西陵,阳光照耀下的西陵,暗示着一种悠闲、舒适的气氛。 “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秋千旁的女孩微带愁容,没有敲击秋千发出响声,这暗示了她内心的情感。这里的“红儿”可能是指这个女孩,也可能是指一种颜色鲜艳的事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一种清新自然、悠闲舒适的情感氛围。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微妙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对生活的思考,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期待。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一种清新自然、悠闲舒适的情感氛围,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微妙的情感。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情感深度,使得它成为了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南山色翠逶迤,日照西陵上酒迟。
看罢秋千微有恨,不敲方响出红儿。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关键词解释

  • 红儿

    读音:hóng ér

    繁体字:紅兒

    意思:(红儿,红儿)

     1.杜红儿。
      ▶唐代名妓。
      ▶广明中,罗虬为李孝恭从事。籍中有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綵。
      ▶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

  • 秋千

    读音:qiū qiān

    繁体字:秋千

    短语:面具 陀螺 铁环 积木 橡皮泥 毽子 万花筒 跷跷板 假面具 洋娃娃 七巧板 滑梯 弹弓 高跷 西洋镜 木马

    英语:swi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