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息于林下》 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

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

意思:松风为的兴起,凉冷破烦襟。

出自作者[宋]孔武仲的《书息于林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夏日涉水经历、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的诗。诗中描绘了涉水过长川,前山后山寻找阴凉,找到轮囷大木,投得数亩阴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仆夫辛劳的同情,以及对独享安逸的反思。 首联“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描绘了夏日炎炎,涉水过长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寻找阴凉的迫切性。而“前山后山深”则描绘了寻找阴凉的艰辛,同时也为后文的“轮囷木”铺垫。 颔联“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则是找到了阴凉的地方,这里的“轮囷木”象征着高大而古老的树木,给人以清凉之感。同时,“数亩阴”则描绘了找到的阴凉之地的大小,给人以舒适之感。 颈联“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描绘了涉水者的仆夫们正在辛勤劳作,卧起且呻吟,表达了对他们辛劳的同情。这一联也暗示了涉水者自身也在承受着炎热的煎熬。 接下来,“独佚我何心”一句,表达了对独自享受安逸的反省,也暗示了涉水者对仆夫们的同情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随后,“试为苏门啸,冷泠鸾鹤音。”两句则是表达了对清凉的向往,以及对高洁之士的赞美。这里用“苏门啸”和“鸾鹤音”来比喻清凉的境界,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向往。 最后,“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两句则是表达了在找到清凉之后的精神状态的改变,炎热一扫而光,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舒缓。 全诗以夏日涉水经历为背景,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表达了对清凉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豪迈和豁达。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
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
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
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
试为苏门啸,冷泠鸾鹤音。
遗声满坑谷,爽气回中林。
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
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
安得写此怀,寄之朱丝琴。

关键词解释

  • 松风

    读音:sōng fēng

    繁体字:鬆風

    意思:(松风,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宋·颜延之《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垄生。”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

  • 冷破

    读音:lěng pò

    繁体字:冷破

    意思:破绽。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旧恨怎消磨?新愁没奈何!不防忧损天和。怎喫受夫人看冷破,云雨怎成合?”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杨三是行家,使棒

  • 烦襟

    读音:fán jīn

    繁体字:煩襟

    意思:(烦襟,烦襟)
    烦闷的心怀。
      ▶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元·韦居安《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鳜,烦襟净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