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意思:更何况是当初长夜,东城捣衣石杵多。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凄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关怀和对生活的淡淡哀愁。 首句“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直接揭示了作者和友人的生活状态:作者因年老而变得沉静寡欲,友人则因病痛而减少了外出。这种生活状态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安逸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却似乎少了些许生机和活力。 “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一句中,“西楼”可能指的是他们相聚的地方,“新秋明月”则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然而,由于他们的生活状态,这轮明月对他们来说,也只能是“何” —— 只是空自在那里,无法触及。这里透露出作者和友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心怀希望的坚韧精神。 “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这两句通过描绘庭院的荒芜和池水的平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凄美景色。荒芜的庭院、凄清的白露、平静的池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秋夜图。 最后,“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这两句将笔墨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长夜漫漫,砧杵声声,这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寂静,更表达了作者和友人对生活的淡淡哀愁和对友人的深深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作者和友人对生活的坚韧和对友情的珍视。尽管生活充满困难和挑战,他们仍然心怀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这种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
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
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砧杵

    读音:zhēn chǔ

    繁体字:砧杵

    英语:anvil and pestle

    意思:亦作“碪杵”。
     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

  • 长夜

    读音:cháng yè

    繁体字:長夜

    英语:long night; eternal night

    意思:(长夜,长夜)

     1.漫长的夜。
      ▶《楚辞•九章•悲回风》:“终长夜之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