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奉和见心师游石湖兰若(二首)》 弥猴夜偷锡杖去,鸥鸟日傍阑干浮。

弥猴夜偷锡杖去,鸥鸟日傍阑干浮。

意思:弥猴夜偷锡杖走,只鸥鸟天沿着栏杆浮。

出自作者[明]九皋声公的《次韵奉和见心师游石湖兰若(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湖边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近闻移居湖水头,兰若下瞯苍波流。”描绘了友人搬迁到了湖水头,在寺庙下面,面对着苍茫的湖水。这里的“兰若”指的是寺庙,“瞯”是深邃的意思,“苍波流”则描绘了湖水的流动和宽广。整句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人想象友人在这美丽的地方生活的样子。 “弥猴夜偷锡杖去,鸥鸟日傍阑干浮。”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湖边的景色,夜晚,猴子会偷走锡杖,而鸥鸟则每天靠近栏杆浮游。这里的“偷”字和“傍”字生动地描绘了动物的活动,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扬州月照五湖白,洞庭木落三山秋。”这两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扬州的月亮照在五湖上,洞庭的山在秋天落叶。这里的“五湖”和“三山”都是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而扬州和洞庭都是著名的城市和地区。这两句诗描绘了友人新居所在地的美丽景色,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相望只隔半江水,安得赠之双佩钩。”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希望赠给友人一个双佩钩,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关怀。这里的“相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赠之双佩钩”则表达了关怀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友人新居所在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意象和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文化韵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近闻移居湖水头,兰若下瞯苍波流。
弥猴夜偷锡杖去,鸥鸟日傍阑干浮。
扬州月照五湖白,洞庭木落三山秋。
相望只隔半江水,安得赠之双佩钩。

关键词解释

  • 锡杖

    读音:xī zhàng

    繁体字:錫杖

    英语:Buddhist monk\'s staff

    意思:(锡杖,锡杖)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捲,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

  • 阑干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闌乾

    英语:across; crisscross

    意思:(阑干,阑干)

     1.横斜貌。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