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
意思:心知道韵胜舌知道肥肉,什么是宝说与真像。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以双井茶送孔常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是一首对同僚的赞美和鼓励的诗。它描绘了作者与一位名叫公的同僚在同省并门居住,每天都能听到他读书的声音。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同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勤奋读书的赞赏。
首两句“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直接点明了两人的居住环境和日常习惯。他们在同一省城并门而居,每天都能听到公读书的声音,这表明公是一个非常勤奋好学的人。这两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公的敬仰之情,因为他能够每天都能听到公读书的声音,这需要非常大的毅力和自律。
接下来的两句“故持茗椀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表达了作者对公读书态度的赞赏。他手持茶碗,浇灌自己的舌头,以保持清醒和专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六经。这表明公对读书的热爱和专注程度非常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公的敬仰之情。
“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公学识和智慧的赞美。他觉得公的学识和智慧胜过其他的人,就像宝云和真如一样。这不仅是对公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最后两句“汤饼作魔应午寝,慰公渴梦吞江湖”,描绘了午休时,公的书声如魔咒一般吸引着作者,使他无法入睡。这表达了作者对公的勤奋和专注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学识和智慧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和鼓励同僚勤奋好学、追求知识、智慧的诗。它通过描绘同僚的居住环境、读书态度、学识智慧以及作者对同僚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勤奋好学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同僚的赞美和鼓励,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