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七十八首》 水月茫茫兮舟棹闲,雪云冉冉兮路岐绝。

水月茫茫兮舟棹闲,雪云冉冉兮路岐绝。

意思:水月茫茫啊船棹闲,雪云冉冉啊路岔断。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偈颂七十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思想,以及对修行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首句“道绵绵兮用也不勤”和“道绵绵兮寂也不灭”提出了“道”的概念,它既绵延不断,又无所不在,既运动不息,又静止不灭。这种表述展示了道的无穷无尽和超越了动静、生灭的对立统一特性。 接着,“二乘困堕於空无,众生执迷於分别”描绘了众生在修行过程中的困境,即二乘(声闻乘、缘觉乘)修行者陷入了空无的境地,而普通众生则沉迷于分别之心,难以超脱。 然后,“菩萨区区於进修,诸佛唠唠於演说”描绘了菩萨不断修行,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面貌,以及诸佛以演说教化众生的形象。 “一句子妙出三乘,一念閒功超万劫”强调了修行的成果,即一句妙语可以超越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境界,一念之间的功夫可以超越万劫的时间。 接着,“水月茫茫兮舟棹闲,雪云冉冉兮路岐绝”描绘了修行的艰难和孤独,就像水月茫茫中的孤舟,雪云冉冉中的歧路,让人感到无助和迷茫。 最后,“明明灵灵兮唯己自知,大辩若讷兮大巧若拙”提出了修行的真谛,即修行的成果是明明灵灵的,但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真正的辩才是沉默的,真正的巧匠看起来像是笨拙的。这表达了修行者需要内敛、含蓄,以朴素、自然的态度去追求真理。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道”的描述、众生修行的困境、菩萨和诸佛的修行成果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修行的真谛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绵绵兮用也不勤,道绵绵兮寂也不灭。
二乘困堕於空无,众生执迷於分别。
菩萨区区於进修,诸佛唠唠於演说。
一句子妙出三乘,一念閒功超万劫。
水月茫茫兮舟棹闲,雪云冉冉兮路岐绝。
明明灵灵兮唯己自知,大辩若讷兮大巧若拙。

关键词解释

  • 水月

    引用解释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 雪云

    读音:xuě yún

    繁体字:雪雲

    意思:(雪云,雪云)
    降雪的阴云。
      ▶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雪云虚点缀,沙草得微茫。”
      ▶宋·范成大《次韵孙长文泊姑苏馆》:“闻道扇舟春共载,

  • 冉冉

    读音:rǎn rǎn

    繁体字:冉冉

    短语:缓慢 迟缓 慢条斯理 徐 慢 暂缓 迟延 慢吞吞 款 磨蹭 悠悠 缓 迟滞

    英语:gradually

    意思: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